張力失衡之引體向上:沒有不好的動作,但有不好的動作選擇。
有時會被問到:「教練,為什麼沒有xx動作呢?我看某某人也在練。」
對我來說,動作的選擇要能預防「張力失衡(結構失衡)」,否則反而加劇問題,以引體向上為例,在《無痛登山肌力訓練》書上有說到「引體向上(上肢垂直拉)難度較高且可能造成肩膀內旋進一步惡化」:
關於上肢垂直拉,經典的動作是引體向上。我們習慣使用身體前側的肌肉來從事日常活動(如使用電腦、拿東西、洗菜、騎機車、握方向盤等)與體育活動,因此肩膀前側肌肉(推的肌肉)會比後側肌肉(拉的肌肉)來得發達,加上長時間維持在同一姿勢,使得前側肌肉變得緊繃甚至短縮,導致肩膀處於「內旋(往內旋轉)」狀態。由於不平衡的活動狀況,再加上肩膀後側肌群缺乏足夠訓練,使得肩膀結構非常不穩定,而前面提過,不穩定會引起不適或疼痛。
基於以上原因,比起引體向上,我有更好的動作選擇,像是吊環划船、肩膀外旋等動作。
也有打拳的學員問:「拳擊手會練引體向上,為什麼?但為何教練在我的課表中沒有引體向上呢?」這是個很好的問題。
拳擊手在出拳時會使用到「肩內旋肌群」,邏輯上,訓練肩內旋肌群可以改善揮拳的力量,而什麼動作會訓練到肩膀內旋的肌肉群呢?常見的動作是「臥推」、「引體向上」等。
但拳擊手在平常的時候已經大量在使用「肩內旋肌群」,即使肩膀沒有疼痛,結構「可能」也已經失衡了,如果在肌力訓練又特別去訓練「肩內旋肌群」,是否加劇肩膀結構失衡,進而引起疼痛呢?可能性很高,而肩膀出現疼痛,就會影響的專項練習及技術,這不是安排肌力訓練的目的,肌力訓練的目的之一是要「預防受傷」。
針對拳擊手,山姆認為有一個更好的動作「高分腿上肢水平推拉」動作,動作模式更接近,而且「阻力」也更容易控制;揮拳快而有力有一個關鍵,另一隻手回拉的速度也要快,而在這個動作中可以訓練到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