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學員筆記] 膝蓋內側疼痛,可能髖內旋能力不足?
在進行需要大幅度「髖關節」及「膝關節」彎曲的動作時,髖關節內旋的需求會增加,若髖關節內旋角度不足時,膝關節會出現「代償:幫忙髖關節出力(旋轉)」,但膝關節本身並不適合產生旋轉動作。
▼大幅度「髖關節」及「膝關節」彎曲的動作:
-四足跪姿髖內收動態伸展
-後腳抬高蹲
-深蹲
代償不一定會產生疼痛,取決於每個人身體結構的「容錯能力」,結構較為平衡、筋膜較為柔軟,容錯能力較高,比較不會產生疼痛;結構失衡嚴重、筋膜較為緊繃,容錯能力較低,容易引發疼痛。
有的人進行對下肢負擔較低的動作都不會有問題(如四足跪姿髖內收動態伸展),但進行對下肢負擔較高的動作就會出現疼痛(如負重後腳抬高蹲);或者,有人是從事長時間的耐力運動才會出現疼痛,如跑步、自行車。
疼痛是一個好的訊號,提早處理,問題會比較單純,愈晚處理,問題會愈滾愈大,處理上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。
在進行動作時出現的膝蓋內側疼痛,通常在進行髖關節「內旋」的評估時,疼痛會被「重現」,也就是山姆在評估學員的髖關節內旋活動度時,學員會反應「膝蓋內側會疼痛」。
代表「髖內旋」是重要的線索或者可能是「問題源頭」。
是誰導致髖關節內旋失能的呢?有很多「可疑」的肌肉,就一般民眾來說,可以針對闊筋膜張肌、股外側肌、髖內收肌及小腿區域來「探索」,試著找尋「激痛點」或「激痛帶」,然後透過工具或徒手來處理。
比方說,有很多的案例是處理完「股外側肌」後,原本髖內旋卡住的問題就獲得解決,膝蓋內側疼痛大幅減少或消失。
放鬆完肌肉之後,髖內旋的活動度被釋放,但為了能夠避免髖內旋的活動度被其它緊繃的肌肉給拉走(限制),建議安排髖內旋的訓練動作來維持現有的角度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