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棒捕手:做完髖關節活動度的熱身後,不久後髖關節又卡卡了,又要重新熱身,為什麼?
「做完髖關節活動度的熱身後,不久後髖關節又卡卡了,又要重新熱身,為什麼?」
在處理一位職棒的捕手時,他問我以上的問題,山姆做過整理。
- 髖關節活動操(熱身)可以提升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溫度,溫度提升後,軟組織的「延展性」會增加,關節活動度會變「好」,當體溫下降,軟組織延展性恢復正常,關節活動度也恢復原始狀態。
- 熱身後,維持場上的體溫很關鍵,尤其是低溫的天氣。維持體溫的方式,保暖衣物、暖爐、輕度活動(如場邊騎飛輪)等。
- 捕手需要「更」大角度的髖屈曲與內旋,所以只要相關的肌肉(肌膜)緊繃,角度些微的變化就會感受出來,其他位置的野手可能比較不會這麼明顯。
- 關節卡住是被「拉」住的,硬扯是沒有幫助的,一定要先處理緊繃的區域,然後再搭配相關的張力訓練來鞏固結構,結構平衡與穩定,髖關節活動度才會被釋放。
- 雖然是職業運動選手,但還是深受日常生活與通勤所影響,如久坐(通勤、長時間蹲捕)、眼球長時間定焦等。
- 「釘鞋」沒有避震,所以小腿會更辛苦來緩衝壓力,除了規律放鬆小腿之外,小腿套是可以投資的產品,小腿肌肉被「洩壓」,髖關節活動度與肌肉反應會被釋放。
留言